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了,按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,正好一个甲子。
我出生于1945年,对1949年的解放和开国已有印象,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60年。但在13亿中国人中,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只占约10%,绝大多数中国人出生于1949年之后。对他们来说,共和国的起点只能从历史了解。
1945年7月4日,年逾六旬的黄炎培引用《左传》中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的古语,向毛泽东表达了他对政局的忧虑和对中共的期待——“希望找出一条新路,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”。毛泽东的回答充满了自信: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,我们能跳出周期率。这条新路,就是民主。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,政府才不敢松懈;只有人人起来负责,才不会人亡政息。”
当时,大概连毛泽东也没有想到,4年3个月后,他与黄炎培的谈话场所已移到了北京中南海,而他们的身分已是国家主席和政务院副总理。到今天,毛泽东的话早已应验,中共找到了新路,跳出了“兴也勃,亡也忽”的周期率。60年,已经远远破了黄炎培经历过的旧政权纪录——北洋政府才存在15年,南京国民政府也只有22年。
但如果从历史的长河看,60年只是短短的瞬间。尽管中国史上也有走马灯式的短命朝代——五代十国期间的五个王朝加起来也不足60年,但汉、唐、明、清等朝代都延续了二三百年或更长,60年只是它们的黄金时代的开始。
公元前202年(汉高祖五年)刘邦消灭项羽后即位,60年后的公元前142年是汉景帝后二年。在这60年间,汉朝先后削除了异姓诸侯,又平定了同姓诸侯发动的“吴楚七国之乱”,巩固了中央集权,正处于“文景之治”。经过休养生息,经济恢复,国库充实,为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奠定了物质基础。此后西汉延续了147年,而由刘秀重建的东汉也长达195年。
618年李渊建唐朝,60年后是唐高宗仪凤三年,唐朝平定其他割据势力,基本恢复了隋朝的疆域,并先后灭东、西突厥、高昌、朝鲜,形成空前辽阔的疆域。此后38年出现“开(元)天(宝)盛世”,即使在755年爆发“安史之乱”,唐朝还有152年国运,至907年才覆灭。
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,不久就将元朝残余势力逐至蒙古高原和东北,基本拥有元朝的其他疆域。到60年后的宣德三年(1428年),政局稳定,国力强盛,2年后郑和率庞大的船队第七次下西洋。此后明朝延续了216年。
从1644年清军入关,顺治帝在北京即位,到60年后的康熙四十三年(1704年),清朝已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。在此基础上,到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终于平定天山南路,形成空前辽阔的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。康熙帝本人成为历代帝王中在位最长(61年)的一位,清朝也长达267年。
何况我们的共和国与那些朝代迥然不同,它们是封建的、专制的、属于一家一姓的,而我们的是社会主义的、民主的、属于全体人民的。只要得到人民的拥护,这个政权就能天长地久,超越以往任何朝代是必然的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对共和国的第二个60年充满了信心。
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这第二个60年也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在国内,民众对执政党和政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,对未来的期望值会越来越大。我们当初习惯于“忆苦思甜”,作纵向比较,体会到今胜于昔。今天的年轻人却喜欢作横向比较,与外国比,以世界先进水平为参照。以往不够全面的历史教学,也使多数民众误以为中国自古以来领先于世界,落后只是近代一百多年的事,因而急于要“恢复”大国、强国地位,执世界之牛耳。
其实,无论汉唐雄风多么恢宏,天朝大国多么强盛,直到鸦片战争,中国始终没有受到过外来文明的挑战,也没有受到过除北方游牧民族以外的军事入侵。即使中国汉唐时代确实领先于罗马、阿拉伯,却没有发挥领先作用的机会,更没有与它们进行过竞争,甚至基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。即使是在共和国的第一个60年内,在前30年中也经常关起门来发愤图强。但在今天和未来,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已经离不开世界,中国的一切成就都必须以世界标准来衡量。例如,即使中国的经济总量能与美国比肩,中国的人均指标还远远落后于美国,而中国的环境指标与先进水平距离更大。
有了理性的、切实的目标,共和国的第二个60年将迈出更坚实的步伐,向着第三个、第四个60年,向着未来,向着永远!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