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这几年,无论是大学师生,还是社会各界,都注意到了大学日益严重的行政化倾向,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,于是不少人建议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,特别是那些“副部级大学”。

起初,我也赞同,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,大学就是大学,要什么行政级别?但仔细一想,就发现没有那么简单,甚至无法设想,要是大学真的取消了行政级别,在今天的中国将如何生存。

近年来,我几乎每年要收到同人的建议,要求在政协提案,给教授落实医疗待遇。因为在上海,本来教授可以享受干部医疗待遇,但从1995年起,从1993年后评出的教授不再享受干部医疗待遇。据了解,其他省区的情况不一,但也有至今仍让教授享受干部医疗待遇的。给教授干部医疗待遇的根据,就是相应的行政级别,即比照副厅局级以上的待遇。要是大学的行政级别取消了,教授们的要求还有什么依据呢?

大学对外办事离不开公章,学生外出实习,教师去图书馆、档案馆查资料,科研项目进行协作,行政部门对外联系工作,业务往来签合同,介绍信或合同上不盖公章行吗?但公章就离不开行政级别,内行人一看就知道。如果大学取消了行政级别,刻公章时按什么尺寸?如果谦虚一点,尺寸刻小了,出外办不了事。比如说有些资料只能凭厅局级以上介绍信才能看,有的部门只接待厅局级以上单位。如果尺寸刻得太大,就成了非法公章,完全可按私刻公章治罪。

除了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外,大学总得与其他政府部门打交道吧!要是没有一定的行政级别,双方都难以依法办事,甚至会手足无措。比如说传达中央或上级文件得按一定级别,擅自扩大传达范围属违反行为,或者会造成泄密。要是大学没有行政级别,文件如何传达?遇到问题,大学找哪一级政府部门解决?向哪一级政府部门申请?找低了解决不了问题,找高了对方可以不受理,总不能事事都找教育部或国务院吧!

这只是荦荦大端,其实行政级别对于中国今天的大学来说,是须臾不可缺的命根子。如今地方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重点大学,出了钱自然该有一定的权,给你派位领导吧!大学有了一定的级别,就可以不接受,因为大学有些领导必须由上一级别的部门任命。地方上要征地,拆迁,修路,置换土地,在校园边上建高楼,上项目,如果大学没有级别,一个科级单位都可以来发号施令。要维护校园的安全,要对付干扰破坏学校秩序的外来人员,大学就得有相应的机构,要是没有一定的级别,能设立公安处吗?学校对外交流日益频繁,本科生在学期间出国交流已成常态,国外或境外学者来校访问、讲学、任职无日不有,要没有一定级别,什么事都得上报教育部或省市外办,即使按正常程序,也得多花时间和精力。

至于“副部级大学”,其实并不存在,因为享受副部级待遇的只是校长和书记两位,至多加上受益的常务副校长、副书记提到了正厅局级,学校本身还是正厅局级,并没有因此而提到副部级。

或许有人会提出异议:难道世界上一流大学都有行政级别吗?当然没有,但请不要忘记,这些大学所在的国家,除了政府部门以外都没有行政级别。其中的私立大学自不必说,其中的公立大学同样拥有很大的自主权,不必依靠行政级别立命安身,更不会离开了行政级别就办不了事。比如大学教授的医疗待遇,花钱买保险就行了。而在中国,大学教授即使有足够的钱,也未必能获得良好的医疗条件。老教授、名教授因为没有干部医疗卡而进不了病房,得不到及时救治的例子,以往还见得少吗?沈从文晚年终于得到中央领导的明确批示,给予副部级待遇,才改善了住房和医疗条件。季羡林能在301医院的无菌病房中寿终正寝,自然离不开北大的行政级别和高层领导的指示。

所以我劝各位朋友不要过于天真,大学的行政化倾向应该制止,校内的行政权力必须限制,但只要中国整体性的行政体制没有改变,大学的行政级别就且慢取消,对外相应的行政级别还得强化。有政绩的县长已在提副厅级了,重点大学的校长、书记享受副部级待遇又算什么?我倒希望这样的校长多一些。但干得不好就请下台,下了台就不能再享受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葛剑雄

葛剑雄

107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葛剑雄(教授,历史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)祖籍浙江绍兴,1945年出生于浙江湖州。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、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,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,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、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,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史学会理事,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,国际地圈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委员,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,HISTORICAL GEOGRAPHY编委,上海市政府参事,全国政协常委等。历史地理、中国史、人口史、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