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中国是世界上地名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,传说中的地名存在于五千多年前,见于甲骨文记录的地名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。今天还在使用的地名很多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、战国、秦、西汉时期,甚至夏商周三代。有些县,从秦汉设置至今,名称和治所都没有变过,连辖境也大致稳定。这些地名既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,也是历史的坐标。离开了这些坐标,历史的空间因素就无法准确复原或重构,国家、民族、群体、家族和个人的记忆就会断裂以至消失。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延续过程中,稳定而准确的地名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。

由于疆域盈缩、政权更迭、政区沿革、人口流动、民族迁徙、经济开发、文化传播以及天灾人祸等种种原因,不少地名不得不因此而产生、改变或废弃。但在一般情况下,除非为了地名的准确规范,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调整、归并、析置、改名、去同名外,不会轻易更改地名。而且,不恰当的改名往往无法持久,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地名。王莽当政时曾在全国范围更改地名,把能改的地名都改了,并且一改再改,再多的政区名称反复改了五次,造成极大不便,也引起广泛抵制。但随着王莽的覆灭,这些被更改的地名几乎全部恢复原名。这是典型的劳民伤财的折腾。文化革命初期也曾普遍更改地名,几乎所有的地名标志、包括一些文物级的标志无不被破坏毁灭,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。但有的地名不久就恢复,到文革结束后已改的地名大多被废止。

建国60年来,国家对少数不适宜的地名陆续作了更改,县一级政区消除了同名现象,除了有些通名仍然不够规范后,绝大多数地名已经符合准确规范的标准,应该保持稳定。但近年,一些地方热衷于改地名,有的还改了不止一次。改名的原因,有的是盲目复古,非恢复历史上的旧地名不可。有的是追求“高雅”、“响亮”,认为原来的地名“太土”、“难听”。有的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变动,要突出政府驻地的地位。但更多的是为了地方利益,如争夺名人出生地、墓葬地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,突出旅游点,企图用这种办法提高当地的知名度,垄断旅游资源,吸引更多游客,招商引资。

但实际效果如何呢?首先是耗费巨大。且不说更改成功的过程要花费上千万用于论证、上报、宣传、公关、“跑部”,被批准后的花费更大。所有带旧地名的公章、证件、文书、档案、招牌、信笺、介绍信、表格、推介材料等等全部要作废或改动,上级主管部门、下辖机构、全部有来往的单位和个人的相应资料都要修改,全部带旧地名的文献资料都得陆续加注或说明。由于一时不可能彻底,这一过程会持续相当长的阶段。

以景点名称作为政区地名的做法造成很大混乱,特别不便于外地游客,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。如徽州改名黄山市、屯溪成为黄山市政府驻地后,外来者大多分不清作为景点的黄山与黄山市的关系,而当地人从不将屯溪称为黄山。现在居然还有人将这类改名当作成功的例子,以为旅游的发展和游客的增加得益于此,所以也想用景点的名称取代原来的地名。其实这是本末倒置,黄山、张家界等地旅游的发达,根本的原因还是景点本身的巨大魅力、设施的改善和服务的提升。没有这些条件,仅仅依靠改名是不会产生那么大的效益的。

有些地方不惜抛弃延续二千多年的地名,而改用一个历史短得多的景点名称,实在得不偿失。据说陕西扶风有人主张改名法门寺,如果真这样做,从西汉开始就以“三辅”之一闻名天下的扶风、以“豪侠”著称的扶风、与大量重要史实联系的扶风,从此将找不到归宿,这样的损失或许要许多年后才会表现出来,却是不可弥补的。其实,扩大法门寺的影响完全不必以放弃扶风为代价。

请不要再折腾地名,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、意义重大的地名,也请政府主管部门把好这个关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葛剑雄

葛剑雄

107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葛剑雄(教授,历史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)祖籍浙江绍兴,1945年出生于浙江湖州。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、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,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,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、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,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史学会理事,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,国际地圈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委员,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,HISTORICAL GEOGRAPHY编委,上海市政府参事,全国政协常委等。历史地理、中国史、人口史、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