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当铁道部发言人宣布高铁的上座率高达120%时,我和多数对高铁运行状况稍有了解的人一样,颇感意外。因为自从7月1日沪宁城际高铁开通以来,我已乘过6次。除了7月1日当天是买的VIP票,坐在车尾(事先报道可坐在车头,上车后才知道车头的VIP座根本不开放),看不到其他车厢的情况外,其他5次都看到车厢中的空座,有时看到一节车厢内的乘客不到一半。就是那间VIP座,8个座位也只有5位乘客。不过铁道部运输局综合部主任李军的说法,我才发现自己实在孤陋寡闻,原来高铁的上座率有自己的统计标准,“高铁列车中途停站,旅客有上有下,席位是可以复用的,所以上座率超过100%并不一定超员”。这完全证明,“中国高速铁路自运营以来始终保持客流非常旺盛的状态,高铁上座率120%是真实准确的。”

但我还是不明白,这样特殊的上座率有什么意义,因为公众无法通过这样的上座率来了解高铁实际运行的情况和成效。大家心目中的上座率是很简单的,就像一个有1000个座位的电影院,卖掉了800张票又没有退票,那就是80%的上座率。至于买了票不来,或者开映后就走了,都没有关系,因为票款已经收到了。但听了李主任的解释才知道,高铁的上座率完全反映不出经济效益,甚至可以与客流的实际情况无关。举个极端的例子,从上海到南京发出两列列车,一列是直达车,上海上了900位旅客,还有100个空座,上座率是90%,以每张票150元计,收入是13.5万。另一列车途中停靠6个车站,也是1000个座位,始发站至第一站间有800位旅客,第二站至第五站间完全无人,第五站至第六站间又有800位旅客,上座率是160%,以每张票30元计,收入是4.8万。那么,90%的上座率与160%的上座率如何比较?160%的上座率就能证明“客流非常旺盛的状态”吗?

我记得以前铁道部门使用“人公里”这个单位,无疑要比简单的上座率精确得多。在上面两例中,上海南京间以300公里计,前者就是270000人公里,后者以每段50公里计,就只有80000人公里,高下立现。

其实,现在高铁都用电子票,进站都经扫描,每张票的信息非常完整,完全可以采用更精确的“上座率”。如上座率应该以全程为单位进行折算,上海南京间应以满300公里为1个基本单位,像上面假设的那两张票,每张只坐了50公里,只能计为16%单位。用这种方法计算,后一列车的上座率只有30%,而前一列车依然是90%,应该比较能反映实际情况。另一种办法是根据收入计算,如每张票以150元为单位,后一列车的每张票只能折为20%,上座率为36%。采用这些统计办法没有任何技术上的困难,却能使公众了解高铁的运行状况和效益,远比目前的120%上座率“真实准确”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葛剑雄

葛剑雄

107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葛剑雄(教授,历史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)祖籍浙江绍兴,1945年出生于浙江湖州。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、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,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,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、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,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史学会理事,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,国际地圈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委员,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,HISTORICAL GEOGRAPHY编委,上海市政府参事,全国政协常委等。历史地理、中国史、人口史、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。

文章